台灣高血壓患者中有三分之一不知道自己是高血壓,主要原因是沒有養成定時量血壓的習慣。 根據統計,15%-20%的高血壓患者屬於「難治性高血壓」因為難以治療,一旦無法控制血壓,腦中風、心肌梗塞、心臟衰竭等風險也將增加。
左心室肥大
心房顫動性心律不整、收縮/舒張壓功能不全、冠心病/心絞痛
心室頻脈/心顫動、充血性心臟衰竭、心肌梗塞
死亡
初期
中期
末期
腎蛋白尿
慢性腎臟病
腎衰竭
視網膜賓斯旺格病變
短暫性腦缺血、失智症
中風
蒼藍鴿的醫學通識
主題:手術也能控制高血壓!認識「高血壓導管治療」 來賓: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 心臟內科 黃晨祐醫師 天氣劇變小心血壓變化大, 讓心血管及腦中風疾病風險也加大! 一旦罹患高血壓,患者一定要終身服藥嗎? 目前國內約有8成高血壓患者接受藥物治療, 良好控制不到5成, 由此可見,醫師與患者仍存在血壓管理
歐洲心臟學會(ESC)日前調整高血壓診斷標準,從140(收縮壓)/90毫米汞柱(舒張壓)下修至135/85毫米汞柱,趨向嚴格。我國於2022年下修診斷標準為130/80毫米汞柱,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觀察近兩年成效斐然,粗估每年約減少七千名腦中風個案。台灣於2022年下修高血壓診斷標準,與美國一致,均為130/80毫米汞柱。王宗道表示,關鍵在於台大與中國大陸攜手合作一項為期三年追蹤研究報告,
2025-02-04 健康醫療網/記者吳儀文、林宗憲報導 馬偕醫院心律醫學科李應湘主任表示其效果也十分顯著,最近心臟介入學會發表了台灣本土一年追蹤成效,從中發現患者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後經過1年追蹤,服用的降高血壓藥物並未增加甚至有減少,在這情況下整體平均收縮壓下降了18mmHg、舒張壓下降了5-6mmHg,而且一次性的治療就可讓效果維持非常多年,理論上甚至可終身降低患者
2024-12-27 16:47 東森新聞 號稱健康殺手的高血壓,在臺灣的盛行率超過26%,有五成患者接受藥物治療,卻只有三成控制良好,因此專科醫師建議,針對有高心血管風險、用藥後有副作用,或是容易忘記服藥病友,可透過高血壓導管治療,協助患者24小時穩定血壓。
2024/04/25 三立新聞/綜合報導 高血壓並不是中老年人病,各年齡層都可能面臨威脅,國內成年人每4人就有1人是高血壓患者,長期不理會恐怕引發嚴重併發症。除了藥物控制和生活型態調整外,去(2023)年底美國FDA核准用一次性的「微創導管手術方式」來控制高血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