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壓導管治療成治療選項之一!醫:探討與心血管風險及醫療成本的關聯
40歲男血壓飆破231險中風 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助穩壓減藥重獲新生
蒼藍鴿的醫學通識
主題:手術也能控制高血壓!認識「高血壓導管治療」
來賓: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 心臟內科 黃晨祐醫師
天氣劇變小心血壓變化大,
讓心血管及腦中風疾病風險也加大!
一旦罹患高血壓,患者一定要終身服藥嗎?
目前國內約有8成高血壓患者接受藥物治療,
良好控制不到5成,
由此可見,醫師與患者仍存在血壓管理
歐洲心臟學會(ESC)日前調整高血壓診斷標準,從140(收縮壓)/90毫米汞柱(舒張壓)下修至135/85毫米汞柱,趨向嚴格。我國於2022年下修診斷標準為130/80毫米汞柱,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觀察近兩年成效斐然,粗估每年約減少七千名腦中風個案。台灣於2022年下修高血壓診斷標準,與美國一致,均為130/80毫米汞柱。王宗道表示,關鍵在於台大與中國大陸攜手合作一項為期三年追蹤研究報告,